第(3/3)页 当初独国人山寨英国的技术,后来美地山寨英果和独国的技术。 稣鹅也是通过二战后,获得了独国大量图纸和科研人才,科技水平突飞猛进。 所以,瓦西里干起‘皮尺」复刻」的工作相当熟稔。 杜飞打过去,电话是钱胜接的。 如今他和赵东方都被分到瓦西里手下工作。 很快瓦西里被叫过来,听杜飞询问进度,立即道:「经理同志,我也正要跟您汇报一下。」 杜飞一听,来了精神,问道:「电话里能说明白吗?如果需要,我可以过去一趟。」 瓦西里连忙说「不用」 。 他不是没在机关待过的小白,从城里到8270厂,十几公里远,让杜飞过去,开什么玩笑。 虽然是杜飞主动提的,他却不能答应。 如果真想去,根本不用问,直接去就完了。 他真顺口答应了,等杜飞到了却没什么成果,岂不是坐蜡了! 瓦西里组织了一下语言:「这几天,在李庚同志和小钱、小赵的帮助下,我们已经把导弹的结构图纸画出来了。」 杜飞没想到,效率还挺高。 瓦西里说话也滴水不漏,把李庚、钱胜、赵东方都提到了,一个没漏下。 杜飞一笑,心说瓦西里还挺会做人。 问道:「情况怎么样?」 瓦西里沉默几秒道:「大抵结构上问题不大,但电子元器件方面…………「 杜飞早就料到,并不意外,问道:「能解决吗?」 瓦西里肯定道:「能!两种途径,第一种,降低技术标准,放弃对速度较高的目标 虽然说的有些拗口,说白了就是放弃固定翼飞机,只打速度较慢的直升飞机。 杜飞想了想,也不是不能接受。 正常来说,固定翼战斗机很少会到低空执行攻击任务。北海道那种情况,纯粹是欺负游击队没有防空手段。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做出取舍不失为一种没办法的办法。 杜飞也不急着表态,接着问道:「第二种呢?」 瓦西里道:「第二种办法,干脆放弃单兵携带,改成多联装车载发射。不用考虑体积和重量限制,用晶体管代替集成电路还能增加导弹射程和装药量。」 杜飞心头一动。 这哪是两种办法,分明是两种不同的导弹呀! 没想到瓦西里竟能通过一枚「红眼睛'搞出这么多道道。旋即念头一转,便想明白了。 问题的关键不是红眼睛导弹,而是瓦西里这个人。尤其瓦西里提到的第二种办法,令杜飞的眼前一亮。把导弹放大,装到发射车上,这可就不是单兵防空导弹的价格了。 利润率一下就能放大好几倍。 如果两三辆导弹车,再配一辆雷达车,就能号称是导弹防空连。 这可就是成编制的装备,价格还能再上一个台阶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