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门内尚有原稿存留,你若是感兴趣,届时大可自行查阅。」 ………… 有了合适的媒介,两人的关系,便不像刚开始那般生硬。 两人在赶路途中交谈了很多,可能是因为见到了偶像的缘故,映云骞虽然放下了戒备,却多了几分忐忑。 不过,关于思想上的教育,蔺重阳已经提前在给他进行了: 「就像此地,原本是一片山区,地方不大,生活的人却是不少,但水源只有一条河流。 沿途的村落,每年都会因为争夺水源,大打出手,死伤惨重。」 进入城池后,两人走在繁华的街道上,若非亲耳所闻,映云骞很难想象,此地在很多年前,尚是未曾开化之地。 「那后来发生了什么?」少年好奇道。 「自是有人为百姓开山引源,于筚路蓝缕之中建起这座城池,并拓展商道,推行教化,方使此地有了如今之繁荣。」 「前辈又是如何知晓?」 「你未曾留意吗?方才那段城墙之上,便纂刻有昔日之事,以供后人瞻仰,提醒他们莫要忘记那段历史。」 目睹着苦境这些年 来发生的变化,蔺重阳甚是欣慰,这代表着,他一直以来的努力都没有白费。 开山引源,普通人需要数代的努力,付出无数的牺牲,都不一定能得到成功,但先天人仅需要几招,便能将目的达成。 不管是效率,亦或者安全性,皆不是寻常人能比较的。 当生产力提到提升,促使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,再加上经济的发展,丰富了他们物质生活。 在这个过程中,教育便能开始普及,将未开化的山村,建设为人人皆识字的城镇。 一步又一步的努力,使此地摆脱了「穷山恶水出刁民」的状况,进而面向更美好的未来。 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后,少年询问:「那位前辈也是儒门中人吗?」 答桉自然是肯定的:「是。」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