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傅安蘅全程专注地观察着每个步骤:“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碳酸钾,这个方法在古代被称为'淋灰取盐'。《天工开物》里就有详细记载。” 过滤后的溶液被倒入竹筒中,若风将竹筒架在篝火旁,火光映红了他认真的侧脸。 “等水分蒸发完,就能得到天然的盐了。”若风解释道。 等待加热的过程中,若风把蒜切成片、蓉两种,几条处理好的鱼放入锅中,加入蒜片、花椒粒,用手反复摩擦。同时把河蚌的肉取出,河蚌壳清洗干净。 “腌制后,烤出来更加美味。”若风说道。 随着水分慢慢蒸发,竹筒内壁开始出现细小的结晶。 “差不多了。”若风轻声说道,用刀背轻轻敲开竹筒。 他小心地用筷子蘸取一点,递到周瑶唇边:“尝尝。” 周瑶轻轻抿了一口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:“咸的!虽然后味有一点点苦,但是还带着竹子的清香!”她兴奋地转向镜头,“直播间的宝宝们,这是真正的荒野盐巴!” 傅安蘅也取了一些细细品尝,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:“纯度不错。不过要注意,草木灰提取的主要是钾盐,和我们日常食用的钠盐不同,摄入量需要控制。” 若风闻言爽朗一笑,拍了拍傅安蘅的肩膀:“不愧是教授,考虑的就是周全。”火光中,两个男人相视一笑,竟有种莫名的默契。 周瑶看着竹筒中晶莹的盐晶,突然感慨:“古人真是太智慧了。没有现代技术,却能想出这么精妙的方法。” “生存的智慧往往就藏在最朴素的方法里。”傅安蘅轻声说道。 直播间里纷纷感叹: (这才是真正的荒野求生!) (若风这手艺可以开古法作坊了。) (傅教授的科普永远这么及时。) 接下来,若风利落地用石块垒起简易灶台,火星在干柴间噼啪作响。他随手将处理好的鱼串在新鲜树枝上,鱼皮在火光中渐渐泛起金黄的色泽。 “看好了,要这样斜插过去。”他调整着鱼的角度,让每一寸鱼肉都能均匀受热。油脂滴落在火堆里,激起一阵诱人的香气。 周瑶的镜头对准滋滋作响的鱼身,特写下鱼皮逐渐变得酥脆的过程。直播间观众看着那渐渐变得金黄的鱼肉,弹幕疯狂滚动: 第(2/3)页